說到站姿,很多人都會問我該怎麼站
之前有講到一部影片,【縮肚長高,膝蓋放鬆】
很慶幸的,因為這個口訣,讓許多人了解到他姿勢上的代償
但接著問題就來了:
老師,我【縮肚長高】的時候,需不需要【夾臀】
在訓練裡面,我們希望把這個人訓練到
當他放鬆站時,不需要過多的提醒,他肌肉的張力,
都可以把她的姿勢,帶到一個符合脊椎正常曲線的位子
說白話一點,如果今天是一位【骨盆前傾】的人,
除了讓他的前側肌群不卡在縮短的位子,
還得訓練他的腿後臀後核心,知道該怎麼【站著】的時候也出力,
這當然就牽涉到很多站立時的功能性訓練。
而且不只有下半身,
整條脊椎的多裂肌,也得在站立的時候發揮作用,除了背肌胸椎要在正確的位子上,
還得透過站立時的擺位阻力訓練,讓大腦重新認識到【正中位子】,
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但也非常有趣。
回到那個主題,老師我需不需要再加上一個【夾臀】
答案是,【現在要,以後不需要】
這是有階段性的
一開始在訓練的時候,骨盆前傾的人,他的核心骨盆控制,
沒辦法維持在腰椎壓力最小的位置時,
我會說,你可以夾一點臀,會讓你的姿勢更好。
但如果今天是一位骨盆前移,或是骨盆後傾的人,
在訓練後,我會跟他說,你站立時,縮肚居多,但絕對不要夾臀。
因人而異,不同結構不同調整方式
現在資訊提供太多的公式,讓我們很容易以為,
每件事情擁有的答案,不是1就是2。
但別忘了,我們身上有206塊骨頭,600多條肌肉,
加上天生遺傳的骨性結構不同,怎麼會只有不是1就是2的排列組合呢?
了解自己、了解原理,
你才有辦法知道,每件事情,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
而所謂正確的姿勢,
會依照你天生的結構,
你訓練的時間,
你的審美觀
而改變。
對我來說,核心有力,關節壓力最小,肌肉長短適中,張力勻稱,
就是我給出的標準答案。
#站姿
#啾c物理治療師
#合歡山北峰